用好履职新载体 实现服务零距离——政协委员工作室授牌仪式发言摘登
用好履职新载体 实现服务零距离
西城社区政协委员工作室
西城社区政协委员工作室将按照工作室的职责要求,广泛联系界别群众,团结更多委员参与,悉心收集社情民意,不断创新完善委员工作室的运行机制,以实际行动,画出团结联系群众的最大“同心圆”,做好聚民声汇民意的最佳“传声筒”,展现委员服务社区群众的最新“力量源”。我们将按照“三有一突出”的目标(即社区活动有委员身影,社区服务有委员参与、社区建设有委员力量,委员工作室亮点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密建立和畅通与社区的信息交流沟通,广泛全面地参与社区活动。通过建立微信群、专门联络员等形式,能够及时掌握社区组织的各项群众性、公益性活动计划,发挥驻室委员的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动员辖区内政协委员广泛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将委员“双职奉献”嵌入社区活动,提高政协委员在社区活动中的参与度。
二、团结发动委员参与社区服务工作,提高政协委员在社区群众中的影响力。充分利用驻室委员、辖区内委员工作岗位、业务范围、技术能力覆盖广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在法律、医疗、家庭教育、城市管理、社会保障、就业服务、文化等各领域的专长和资源优势,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体性或“一对一”的服务指导,真真切切地解决社区群众生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服务“四型社区”建设。
三、积极搭建联系平台,做好沟通协调,动员委员为社区建设贡献“委员力量”。通过委员参与社区活动、社区服务,有效发挥“委员力量”,有技术的提供技术支持、有服务的提供服务帮助和便利、有财力的提供财物捐赠,做到人人为社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在前期争取到委员李飞虎向社区捐赠600余册图书的基础上,工作室将进一步发挥协调沟通作用,为社区建设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
四、发挥委员资源优势,建好西城社区“居民和事厅”,打造平安建设“新亮点”。为了及时便捷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提高社区居民法治水平,工作室将发挥驻室委员中法律人才优势,借助区法学会的力量,吸纳更多的法律人才参与,与区法学会联合建设西城社区“居民和事厅”,组建专业调解队伍,开展常态化的驻厅矛盾调解和普法宣传,使西城社区“居民和事厅”成为委员工作室的亮点和品牌,成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新载体、新途径。
情系民生献良策 齐心协力促发展
非遗传承政协委员工作室
非遗传承政协委员工作室地点设在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中国泥塑体验园内,驻室委员共10名,我们以“倾听民声、汇集民智、反映民意、服务民生”为主题,旨在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着力将工作室建设成为委员履行职责的新平台,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畅通社情民意的新载体。
一、突出政治引领,高标准建强。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委员工作室建设深度融合,让委员工作室的政治定力更加坚定、政治基础更加牢固。发挥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带动全体委员驻室发挥作用,做到方向明、人心齐,确保工作推动有力。
二、完善工作制度,高要求管好。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基层群众为己任,明确工作室受理事项范围、工作流程,制定具体工作办法,确保工作有人抓,活动有落实,让委员在工作室服务群众中履好职、发挥好作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展现委员风采,彰显政协温度。
三、丰富履职形式,高质量用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政协理论和统战知识等内容,通过学习交流、宣传宣讲等方式,解读党的政策、回应群众关切、凝聚社会共识。组织驻室委员和界别群众开展特色协商活动,通过协商座谈、专题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交提案等形式,有效发挥凝心聚力、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